中新网太原4月22日电 题:一个脱贫县的"致富荣耀户":靠自己斗争脱贫致富最美好
作者 杨杰英 郭学红
"曾经一年忙到头到手也就那么点钱,现在在党和政府的协助下,咱们盖起了新房子,收入比曾经还高了好几倍呢。"说起自家的脱贫致富的阅历,王耀伟喋喋不休。本年52岁的他来自山西脱贫县沁县漳源镇乔村,是村里租号app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精准扶贫方针下,靠自己的尽力成功完成脱贫,走上了美好之路。
耀伟为人墩实宽厚,处事广大,心灵手巧。不只种田是把能手,干起泥瓦匠活也是有模有样。秦超 摄
2014年建档立卡,因为耀伟家境贫困,被确立为贫困户。他上有八十多岁的老母亲,下有两个儿子读书,妻子身体大病不多,小病不断,住着三间土胚破瓦房,条件非常艰苦,经济适当困难。每当阴雨天,夫妻俩更是忧愁,只怕房子漏水塌方。孩子们每当上学时,有时连饭钱也带不行。虽夫妻俩精明能干,但条件所逼,不得不面对现实。县纪委监委作为帮扶单位,了解到他的境况后,扶贫干部和帮扶责任人的方针解说、谈心沟通让耀伟一家人又勾起了对美好生活的巴望,他们的美好之家可不能就一会儿"分裂坍塌",他和妻子树起了脱贫致富的决心,毅力坚定要摘掉贫困户帽子。有了方针、有了方向,说干就干,因为常识和技能的短缺,使得这条路王耀伟家比他人走得反常的艰苦。
幸亏的是,近年来党的富民方针执行,三农扶持歪斜乡村,特别是脱贫攻坚号角吹响后,第一书记进村,包扶干部驻村,包扶责任人入户后,查实情,定计划,绘蓝图,方针扶贫,经济扶持,技能支持,给乡村带来了期望,给农人带来了福音,给贫困户带来了活水。
耀伟为人墩实宽厚,处事广大,心灵手巧。不只种田是把能手,干起泥瓦匠活也是有模有样。先是在原有土地的基础上租借土地15亩,除栽培玉米、高粱、谷子外,还栽培药材2亩,线椒2亩。传统的栽培加上科技运营,彻底改变了往日的相貌。后来农闲时自己打工学会了泥瓦匠手工,只需有活干,就走村串户干泥瓦匠活,每天最少赚160元钱。妻子更是温顺贤惠,家里不忙时也外出打工,挣些零花钱,以贴补家用。这夫妻俩虽说是地地道道的农人,但把小日子打点得有滋有味。
几年来,两口子凭着勤劳的双手,一里一外,一农一艺,种粮食、种线椒、种药材,干得如火如荼,收入可观;拿瓦刀、弄石拳、干瓦工,给村里村外起房盖屋,又增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勤劳的汗水没有白流,早出晚归的劳作没有白干,经过国家易地扶贫搬家方针,耀伟两口子凭着自己的勤劳劳作,走出了窘境,翻了身。2016年,簇新的四间砖瓦房盖起来了。当一家人搬进新屋的一会儿,他笑了,全家人都笑了。他笑着说,现在觉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感谢共产党的好方针,感谢新时期扶贫的好待遇,感谢帮扶责任人,人最怕没有盼头,咱是农人,没啥本事,只需好好干活,也能致富"。几年间,夫妻俩奔走在乡下小路上脱了贫,致了富。
乔村村主任王飞说:"2019年,县里赞誉奖赏致富荣耀户称谓,老王成为本村脱贫攻坚先进典型。记住在建档立卡时,老王就不觉得贫困户是多么荣耀的工作,他说现在方针这么好,绝不能坐收渔利,他人给的一直没有自己劳作得来的结壮。现在他决心很足,决不在奔小康的路上拖后腿。"(完)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