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9-21 19:45:07
  • 阅读(6467)
  • 评论(4)
  • 为了谁、依托谁、我是谁?

    这是一张答复了70年的年代考卷。

    70年前,我国共产党人从西柏坡迈开"进京赶考"的脚步。

    70年来,怀着"为我国公民谋美好、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任务,以公民对美好生活的神往作为斗争目标,一代代共产党人带领公民接续斗争。不管风云怎么变幻,公民,永远是共和国明显的底色。

    这是一直不渝的崇奉:全部权利中央空调压缩机维修归于公民

    申纪兰,一位90高龄的白叟,在新我国70年进程中被许多人所熟知,很大部分原因,是她还有别的一个"姓名"——公民代表。

    从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端,她参加了历届每次全国人代会。

    回想起当年第一次来北京开会时的情形,白叟浮光掠影。

    "那时都是羊肠小道,两边沟很深,连毛驴都不敢骑,怕摔下山去不成北京了。"申纪兰拉着毛驴走了7个小时才到长治,几经周转,又花了4天才到北京。

    "现在是天翻地覆啊。"申纪兰历数起家园的改动:村里路修好了,坐车1个小时就能到长治;山上种满了树、建起了森林公园;人均纯收入近万元、很多人家住进了两层小楼……

    "旧社会农人被压在社会最底层,活不成人样。在共产党领导下世风变了,公民当家作主了。"申纪兰宣布由衷之言。

    公民当家作主,在我国几千年历史上开天辟地。

    这是一直如一的初心任务——

    98年前,我国共产党自树立之日起,就把公民置于心中最高方位。

    70年前,公民共和国诞生前夜,我国公民政治协商会议举行并经过了《我国公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公民代表大会准则。

    1954年9月,1200多位各地推举产生的全国人大代表齐聚北京,举行第一届全国公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经过了新我国第一部宪法,清晰宣示:中华公民共和国的全部权利归于公民。

    这是不断探究的生动实践——

    1998年12月23日,虽已寒冬,但在江苏省江阴市周庄镇孟巷村,却涌动着一股暖意。

    一大早,全村1156名乡民穿戴规整,欢天喜地地来到投票站,根据刚刚公布的《中华公民共和国乡民委员会组织法》,直接推举"村官"。

    当年,年近6旬的胡素珍拉着6岁的孙女来推举,她快乐地说:"为了子孙后代,今日要好好投这一票。"

    20年后,第十三届全国公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决议,对《中华公民共和国乡民委员会组织法》再次作出修订。

    70年来,我国不断开展愈加广泛、愈加充沛、愈加健全的公民民主,从各层次各范畴扩展公民有序参加,使广大公民群众反映志愿的准则愈加健全、方式愈加多样、途径愈加晓畅。

    数据显现,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一线工人、农人代表占到了代表总数的15.7%,与上一届比较提高了2.28个百分点,更多来自底层的声响因而进入最高国家权利机关。

    这是公民至上的我国情怀——

    从事建筑行业的倪梓捷,这辈子也忘不了四年前他在异国他乡登上我国军舰的那一刻。

    2015年头,也门安全形势开端急剧恶化。跟着烽火延伸,在也门的我国公民境况日益危险。倪梓捷地点的项目驻地邻近,就曾在一天内接连遭受30屡次炸弹突击。

    危殆时刻,我国政府决断作出撤侨决议。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我国海军护航舰艇编队,敏捷驶向也门紧迫停靠。

    "感谢祖国!关键时刻,才感受到公民在国家心目中的方位,危险之际,才体会到祖国是最坚实的依托。"踏上祖国军舰,好像踏上了祖国疆域,那一刻,倪梓捷热泪盈眶。

    "同公民同舟共济、血脉相通、背信弃义,是咱们党打败全部困难和危险的根本保证。离开了公民,咱们就会一事无成。"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指出。

    这是一直如一的坚持:开展为了公民

    小手紧握铅笔,双眼直视前方——苏明娟在1991年我国希望工程宣扬照上,一双充溢激烈求知巴望的"大眼睛",引发了人们对失学儿童的重视。

    祖爸爸妈妈是文盲,爸爸妈妈初中结业。而苏明娟在"希望工程"赞助下,顺畅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学业,后来又考入安徽大学,结业后顺畅作业,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70年风雨兼程,70年春华秋实。新我国树立初期,4.5亿人口,80%以上是文盲,学龄儿童入学率只要20%。2018年,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到达99.95%,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到达81.7%。我国用20多年时刻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义务教育遍及之路,用十几年时刻完成了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向遍及化的快速开展。亿万公民经过受教育完成了改动命运、完善本身、发明美好生活的希望。

    教育前进,仅仅我国民生成果的一个旁边面。从"蜗居"到"宜居",从"吃饱"到"吃好",从"行路难"到"一日千里"……回忆70年绚丽征途,民生范畴发生了令世人赞赏的改动。

    69岁的李焕财曾是黑龙江鸡西市的一名煤矿工人。一年前,他从采煤沉陷区棚户区搬离,人生中第一次住上了高楼。

    获益于国家棚改方针,到现在,黑龙江省鸡西、七台河、双鸭山、鹤岗四大煤城约有40万人像李焕财相同搬离了棚户区。

    经过住宅保证作业,约2亿困难群众圆了"安居梦",改进了住宅条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动,彰明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准则的优越性。

    教育、住宅、医疗、作业、养老……民生热门难点,便是党和政府作业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新我国树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中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公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一直坚持在开展中保证和改进民生,全面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进公民生活、增进公民福祉,使公民群众取得感、美好感、安全感愈加充分。

    "斗穷70年,1年胜千年,皇帝不管饱,仍是现在好。"山西省吕梁市临县李家焉村高爱平用一个顺口溜描述现在的新生活。

    李家焉村有30多户人家,祖辈都住在一个山顶上。高爱平回忆说,曾经的人穷得瞧不起病,大病小病都要靠上山挖草药。爷爷便是挖草药时掉下山崖摔死的,后来父亲因病逝世,没活过50岁。

    2018年,他家总算脱了贫,下山搬进了新房子,独门独院,能洗热水澡,能用燃气灶。

    "现在贫困户治病政府给兜底,在县里住院治病一个人一年自付不超越1000元。"高爱平觉得,这给农人带来的改动最大。

    无边光景一时新。保民生、惠民生,各项民生目标一日千里。

    一张国际规划最大、覆盖率达98%、惠及超越13亿人的根本医疗保证网已全面树立;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QQ:110-242-789

    4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