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8-09 12:50:35
  • 阅读(1434)
  • 评论(15)
  •   渤海之滨、海河之畔,8月9日,“何故我国·和合共生”网络主题宣扬活动在天津古文明街启幕。当海河的晨雾轻抚过“天津之心”的玻璃幕墙,当天津博物馆的文物在展柜中折射出千年光影,当天开园的试验室里传来立异打破的喜讯,这座城市正以立体的文明叙事,诠释着“和合共生”的深层意蕴。

      天津的文明基因,藏在河海相拥的地舆暗码里。海河弯曲穿城而过,在“天津之心”建筑群的衬托下,既流淌着“九河下梢”的漕运回忆,又激荡着渤海湾的敞开浪潮。这片被河海滋补的土地,自古就是南北物资交汇的纽带,近代更是中西文明磕碰的前沿。现在,“天津之心”作为城市新地标,以钢结构与玻璃的现代言语,对话着彼岸的古文明街,将河海文明中“兼容”与“进步”的内核,转化为看得见的城市天际线,前史与当下在此完成了一场跨过时空的“和合”对话。

      天津博物馆的收藏中,既有商周青铜鼎上的贪吃纹诉说着欧瑞博华夏文明的厚重,也有清代广彩瓷上的西洋纹样见证着海上交易的富贵,这些文物不再是严寒的展品,而是“和合共生”的生动注脚。天津更以“海纳百川”的姿势,成为多元文明融合的试验场。当“何故我国”的主题遇上天津博物馆的文物,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前史,更是一个文明兼容并蓄的成长史。

      天开园,从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各取“天”“开”一字,一起寓指“天工开物”。自2023年5月开园以来,跟着一个个立异效果从天开园走出试验室、走进生产线,一幅大学与城市彼此滋补、双向奔赴的新图景正在津沽大地缓缓打开。天开高教科创园里,科研团队霸占“卡脖子”技能时展示的攻坚毅力,园区内不同学科、不同地域研究者的协作立异,正是“和合共生”中“守正与立异”的生动注脚。

      从“天津之心”的国际会议中心,到天博的文物数字展厅,再到天开园的试验室,“何故我国”,既在博物馆的文物里,也在立异工场的图纸上;既在传统风俗的烟火中,也在敞开容纳的胸襟间。当国际目光聚集于此,看到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的曩昔与现在,更是一个文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实践。(泰轩萍)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1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