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7-27 16:50:35
  • 阅读(6337)
  • 评论(9)
  •   新华社南宁7月27日电 题:陈济桓:用血肉之躯书写不平民族魂

      新华社记者林凡诗

      走进广西桂林市七星景区普陀山博望坪,苍松翠柏掩映着一处庄严肃穆的抗战遗址群——三将军殉职留念塔和八百壮士墓。这儿长逝着1944年桂林保卫战中壮烈殉国的国民革新军三位高档将领及八百余名战士,见证了八十多年前那场持续十余日的桂林保卫战。

      陈济桓勇士就是这三位将军中的一位。

      陈济桓,1893年生,广西岑溪人,曾任广西绥靖公署高档顾问等职。年轻时他受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新思维影响,加入了革新安排“同盟会”,辛亥革新时期,他参加了推翻清朝政府的奋斗。

      1944年5月,侵华日军会集主力,发起了豫湘桂战争,洛阳、长沙相继凹陷,衡阳也于8月8日失守。接着,日军沿湘桂铁路长驱南下,直逼桂林。

      第十六集团军接到指令绅士次元有必要死守桂林,阻击日军持续推动。时任第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兼桂林城防司令的韦云淞,期望老搭档陈济桓来担任顾问长。此刻陈济桓妻子行将临产,亲属都劝他一再考虑,但陈济桓留下一封家书表达了自己坚决的毅力:“吾无以报国,惟有五尺长躯耳,桂林存我存,桂林亡我亦亡,吾意已决,不成功便成仁……”

      陈济桓随即赶赴桂林,被任命为桂林城防司令部顾问长,同25000多名战士一起防卫桂林。陈济桓深知此次战役是困守危城,因而他协同韦云淞指挥各部队区分战役区域,清晰各部队接合部的保证办法,并依据据守桂林城的战役任务,弥补屯集了许多粮弹,还辅导成立了城防工事构筑委员会,发起军民运用桂林多山的地势修筑了巩固的野战工事,并进一步沟通了各层通讯联络网。

      1944年10月28日,日军集结7万多军力开端攻击桂林,从29日起开端了全面的张狂进攻。抗日将士在韦云淞、陈济桓等指挥下英勇杀敌,运用桂林城郊多溶洞的有利条件进行据守。11月4日清晨开端,屡攻晦气的日军悍然运用毒气弹、燃烧弹和火焰喷射器等化学武器,并出动飞机大炮进行扫射和滥炸。两边剧烈交兵,中方战士伤亡惨重。

      11月9日,日军集结很多军力,再次闯入桂林,两边转入剧烈的巷战。陈济桓指挥将士拼死奋斗,但终因寡不敌众,无力拯救颓势。韦云淞和陈济桓只好率军包围,以保全部队。当他们带领部队冲出桂林西门,杰出敌人重围,行至猴山时,又与日军部队遭受,两边展开了严酷的苦战。

      此刻陈济桓已身负重伤,无法随队包围,便用钢笔在手刺上写下“职口臂受伤,不能脱离阵地,决议自杀成仁,免受辱。”交给随身保镳,之后他下达了最终一道指令,指令随队军官安排可行动人员和轻伤员趁天亮前包围出去。坚持战役到最终一刻的陈济桓用最终一颗子弹完毕了自己的生命,壮烈殉国。

      现在,坐落桂林市七星景区的三将军殉职留念塔和八百壮士墓,已被列为国家级抗战留念设备,每天都有参观者前来仰视。桂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经过举行祭扫留念活动、安排老兵宣讲、发起志愿者展开留念设备环境整理等方法,将前史遗址转化为爱国主义教育阵地,营建全社会看护前史回忆、传承巨大抗战精力的良好氛围。这处承载着厚重前史的抗战留念设备,已成为见证我国军民坚韧不平抗战精力的重要地标。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8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