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杨钰尼在委员通道介绍非遗传承
国际在线音讯(记者 于淼):3月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政协年度例会举办的第二场“委员通道”上,一位身着民族服饰的“95后”哈尼族姑娘分外有目共睹。作为全国政协委员、钰尼文明艺术传承中心创始人,杨钰尼以电影《哪吒2》中融入千年侗族大歌的事例,向国际叙述着怎么让非遗文明在新年代浪潮中勃发重生。她的故事和履职阅历,不只关乎非遗传承,更是一场关于“让传统文明助力经济社会开展”的改造实践。
从梯田女儿到文明守护者:一场跨过千年的对话
△哈尼梯田
来自云南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杨钰尼,是在国际文明遗产——哈尼梯田成长起来的。哈尼梯田历经1300余年,不只造就出“大地雕塑”般的绚丽奇迹,更孕育出绚烂的哈尼文明。杨钰尼自幼滋润在哈尼文明的土壤中,乐作舞的鼓点、多声部民歌的和鸣、四季出产调的吟唱,构成了她的幼年回忆。但是,跟着年代变迁,她目击村寨里会唱会跳的年青人日渐稀疏。“非遗传承不是简略的重复曩昔,而是要让传统活在当下。”这份紧迫感推进她在大学期间便兴办钰尼文明传承中心,9年间培养出3000余名非遗传承人,引领梯田边的孩子把哈尼文明从大山深处推上国际舞台。
△杨钰尼与哈尼族民间艺人交流学习
跨界与破圈:非遗的“年青态”试验
“维护哈尼梯田这份千年农耕文明,并不是一项返古工程,而是继续立异的芳华作业。前辈留给咱们的不只仅是陈旧的歌谣,更是打破立异的精力。”杨钰尼的非遗传承实践充溢“破圈”思想。她组建起一支由100多名各族青年组成的跨界舞团,将哈尼乐作舞与现代街舞磕碰赛鸽,创编出舞蹈《非遗也“潮”》。在2024年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文明艺术交流展演中,这支舞蹈让中外观众惊叹“传统能够如此酷炫”。她更是推进非遗走进学校,与高校合作开发课程,让年青一代在身体律动中感知文明基因。
△杨钰尼团队《非遗也“潮”》节目在昆明展演
面临数字化浪潮,杨钰尼积极探索“科技+非遗”的交融途径:短视频平台上展开哈尼歌舞教育、AR技能复原梯田耕耘场景、VR体会让网友“云游”千年梯田。“技能不是传统的敌人,而是让文明‘活’起来的催化剂。”她这样界说自己的“数字非遗”实践。
全国政协委员的任务:推进非遗成为村庄高质量开展的加速器
作为非遗维护和传承者,杨钰尼一直重视怎么让传统文明“活起来”。在“委员通道”讲话时,她以电影《哪吒2》在全球“火爆出圈”作为例子,叙述了自己的切身体会:“《哪吒2》中有一段莲花怒放时用的伴奏,那正是用了活态传承的国际非物质文明遗产——贵州侗族大歌。这项有上千年前史的‘非遗’之声为电影注入了魂灵。”“当非遗遇见现代艺术,千年歌声也能成为盛行IP。我从事的作业正是让‘非遗’融入年代节奏,将中华优异传统文明薪火相传。”
△杨钰尼推进非物质文明遗产进学校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杨钰尼将履职的焦点逾越了哈尼梯田,而是聚集于怎么推进文明与经济交融开展。她说,“在我的履职和传承实践中,我愈加深入认识到,传统文明不能仅靠静态的维护,更要在年代的浪潮傍边繁荣成长。”她认为,“文明传承和民生开展要严密相连,才干激起强壮的生命力。非遗能够成为村庄高质量开展的‘加速器’。”本年,她带着“以文明助力当地经济开展,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认识”的提案前来北京到会全国政协年度例会,并建议“非遗双向奔赴”的呼吁,约请全球友人走进云南,体会“有一种叫我国云南的日子”。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QQ:110-242-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