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归纳报导】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破损文物争议还没完毕,近来关于博物院自身的修建修正争议又再被翻出来。岛内言论以为,新的修正定见,完全是"形同毁容",底子是从外观上"去中国化梅特勒电子天平"。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6日报导,台北故宫博物院正馆于1965年制作,几经扩建仍保持原修建师黄宝瑜的规划,外观呈中式宫廷风格,并于2020年在台被登记为前史修建。近年,台北故宫因展览空间缺乏,先后提出"大故宫方案""新故宫方案",但是本年9月23日的阐明会上发布的规划图,却令邻近居民及关怀台北故宫的民众大叹"形同毁容"。
台北故宫博物院发布的修正方案简报称,正馆将在1楼前方广场新建大片玻璃修建作为进口,不只替代现有的《怀素自叙帖》玻璃帷幕,且大片灰色房顶与原米色宫墙不协调,也遮盖2楼宫墙特征及空间高度的视觉美感。馆内则方案撤除迎宾大楼梯,还将4楼地板打洞,在内部构成一个挑高的八角中庭。
由台北故宫老职工及周边居民组成的"大双溪好土联盟"近期呼吁,台北故宫的修正方案将由内至外损坏前史修建。对立修正定见的人士以为,台北故宫博物院主体修正,应以漏水、管线修正、结构补强为要,但是方案却损坏了原前史修建群的完好。在57年的旧修建中,做出挖地板等大规模撤除工程,令人忧虑是否会损坏结构。而且,修正后的主馆展览空间也未能大幅添加,底子是以修正之名将修建外观"去中国化"。
在台北故宫近来传出文物被损坏后,据台湾"东森新闻云"6日报导,民进党"立委"林宜瑾宣称,10年前也曾有职工"成心损坏"文物的状况。对此,岛内网民批判,尽管应该彻查状况,但绿营成心"带风向","不反省现在、避免未来再犯,成果再说曾经怎么,所以是想显现自己也没更烂?" (李 耀)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QQ:110-242-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