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6月29日电题:从"不毛地"到"稻谷香"——黑龙江省盐碱地电商会展改进使用见识
新华社记者韩宇、侯鸣、杨喆
在一块块方方正正的"田字格"中,淡绿的稻苗已长到20多厘米,蓝天映在水中,耳畔不时传来阵阵鸟鸣声。
站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鲶鱼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这片宽广稻田前,人们无论如何也不敢幻想,从前的这片"不毛地"现在竟能绿意融融、风送稻香。
从前,盐碱化被人们称为土地的"绝症",重度盐碱地不只长不出粮食,乃至"寸草不生",农人只得"望地兴叹"。黑龙江省农业乡村厅工作人员介绍,黑龙江省盐碱地总面积超越1000万亩电商会展,是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成分为主的苏打碱土,盐碱含量较高,首要散布在松嫩平原的安达、肇东、肇源、殷实、杜蒙等17个县(市)。
"咱们多年来一向研讨盐碱地改进,阅历了数不清的失利,出资数千万元,终究成功改进了约3万亩盐碱地,用来栽培创投水稻,现在水田的均匀亩产可到达1000斤。"鲶鱼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蔡云楼介绍,企业改进盐碱地的首要方法是"水洗",即用很多水浸泡、冲刷盐碱地,一起辅以饲养鱼蟹,下降土地盐碱度,添加有机质,改进土壤情况和生态环境。
除水田外,黑龙江一些区域也在进行改进盐碱地栽培旱田的实践。
在大庆市林甸县合胜村,记者望向路途两旁的家常便饭,土壤外表有些泛白和裂纹,踩下去有点"脆",而基层的土质比一般土壤更黏创投。
"咱们首要通过不断施用有机肥和农家肥来改进盐碱地。"林甸县合胜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跃武介绍,合作社现在栽培2.3万亩pH值在7.8到8.2间的轻度盐碱地,从前一亩玉米只能打八九百斤,现在能打1000多斤。
在一块盐碱地里,因为盐碱度不同,中轻度的当地可能会长出一些杂草或可用于栽培粮食,重度盐碱的当地则"寸草不生",看上去有一块一块的泛白,相似土地的"斑秃",被当地大众称作"碱包"。"通过改进管理,现在‘碱包’根本看不见了。"韩跃武说。
记者驱车来到盐碱地"重灾区"安达市榜首原种场二分场,这儿大部分盐碱地被用作草场。
"这片地归于重度盐碱地,近些年每年用有机肥改进土壤,现在大豆一亩地能打200多斤,玉米能打上千斤。"安达市榜首原种场二分场栽培户王海彬说,"这片地现在不但能够物流放牧,也能长出粮食了!"
在改进盐碱地的一起,一些科研机构也在攻关耐盐碱作物种类开发及栽培技术,料理必定成效。
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安达农业科技园区内散布着水田和旱田,水田四周布有水沟,粗豪田每隔一段便插着一个牌子标明栽培种类,大豆、玉米、高粱……
"咱们这儿仅大豆就种了2000多个品系,还有一些粮食牧草等,这片地的pH值在8.3左右,在这儿能够测验一些种子的耐盐碱性。"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安达农业科技园负责人孔祥清说。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副院长杜吉到介绍,通过多年研讨粗豪,校园已挑选玉米、大豆、水稻及杂粮等耐盐碱种质资源200余个;一起展开重度盐碱地改进肥料开发、盐碱型中低产田增效肥料开发,开始挑选3个耐盐碱种株研制新式复合生物菌剂。
"盐碱地改进是执行‘保面积、保产值’的必要手法,可添加后备家常便饭,确保在粮食主产区守好家常便饭红线。"杜吉到说。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