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03 10:07:17
  • 阅读(4950)
  • 评论(11)
  • 高考是广阔学子人生中的一次大考,联络考生切身利益,备受社会重视。跟着2022年高考接近,广阔考生已进入终究的冲刺阶段,而一些不法分子也在此刻动起了"歪脑筋",借高考分布虚伪信息,制作焦虑,施行欺诈,乃至诱导考生考试做弊。为此,教育部联合中心网信办、公安部等部分,结合近年来呈现的一些典型事例325手游,慎重提示广阔考生和家长,必须进步警觉,谨防上当受骗。跟教育小微一同来看——

    五、勿信虚伪宣扬,谨防上当受骗

    考试"包过保过"、双倍提高、XX天速成,或有独家"内部资源"、"出题专家"授课、确保"一次性经过"等等……这样的标语标语和招生广告,常常呈现在各种考试训练组织的招生宣扬傍边,让不少家长信以为真,实则不同程度存在夸张宣扬、虚拟师资、价格欺诈、虚伪广告等违规违法行为。

    【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清晰规则,教育、训练广告不得含有下列内容:(一)对升学、经过考试、取得学位学历或许合格证书,或许对教育、训练的作用作出明示或许暗示的确保性许诺;(二)明示或许暗示有相关考试组织或许其工作人员、考试出题人员参加教育、训练;(三)运用科研单位、学术组织、教育组织、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许形象作引荐、证明。

    【提示】 广阔考生和家长切勿轻信虚伪广告宣扬,不光形成财产损失,还会贻误名贵的温习时刻。

    六、网络欺诈要区分,高考答案不行购

    每年都会有不法分子在网络途径或通讯群中兜销所谓"高考真题""绝密答案"等,标榜"精确率极高""违约退款"等引诱信息,并以"预付订金"等名义要求用户先付款。还有的借传送"样题试卷"的名义向用户电脑或手机发送病毒,套取用户信息。

    【事例】 2021年3月,黄某经过QQ进入多个谈天群,谎报自己有途径能够买到高考答案,以每科1.5万元的价格将所谓的"高考试卷答案"出售给家长及考生,欺诈安徽、山东、湖南等五省10余人,骗取钱财10万余元。现在,黄某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子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清晰规则,在法令规则的国家考试中,"为施行考试做弊行为,向别人不合法出售或许供给试题、答案的",归于违法行为。

    【提示】 高考试题归于国家绝密级资料,其保管和运送都有极端严厉的办理办法。广阔考生及家长必须擦亮眼睛,明辨真假,谨防欺诈!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38  收藏